4月24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四届中国能源投资发展论坛”在北京未来科学城顺利召开。零碳研究院作为“零碳中国”倡议联合发起单位受邀参会。
此次会议是自“零碳中国”倡议于2020年1月发起以来的首次“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关于“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零碳中国倡议指明了方向。本次大会旨在聚集零碳相关产业有生力量,群策群力,理清思路,推进合作,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本届“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汇集了政府部门领导、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两大电网、国企、央企等相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及投融资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交流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和解决方案。超过200万线上观众通过中国网直播同步观看了本届“碳中和”主题盛会。
“双碳目标”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
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指出:我国面临碳达峰和碳中和双重任务,压力非常大,但压力也是发展动力。我们要尽早转变观念、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尽早推动能源建设,使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为碳中和赢得更多的时间。要把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综合起来形成多能互补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务院院参事石定寰
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发表了他对碳中和未来发展的看法。李高认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战略重大决策。目前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正在加速推进,预计可再生能源在2025年可以替代煤炭成为最主要的能源。一方面要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总结了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十四五”期间围绕碳中和发展目标作出的部署。
王大鹏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42.4%。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有力支撑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达到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实现煤炭替代近1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9亿吨。”
王大鹏介绍道:“国家能源局要在‘十四五’期间,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通过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存储设施,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或消纳能力。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强化消纳责任权重引导,加强考核评价。”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最前沿!电谷城市低碳公园项目入选《零碳中国2020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
2020年,为加快“绿色+数字”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能投委发起 “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征集活动,并以减排能力、可推广性、创新水平、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指标,评选出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案例和解决方案。经过专家组多次讨论和研究,由零碳研究院和嘉盛光电联合建设的电谷城市低碳公园项目列入《“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据了解,该项目综合光伏发电系统、多能互补系统和打造“北方小南国”的绿植景观,项目80%的墙体和全部屋顶由光伏全玻组件铺设而成,总装机容量达3兆瓦,为我国解决建筑节能降耗问题和提高城市宜居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对我国各地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借鉴和推广意义。
“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获奖者(左二为零碳研究院秘书长吴翠姑)
促转型,谋发展,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启动
会上还举办了零碳中国倡议2.0版——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启动仪式。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旨在快能源转型和绿色复苏,以“绿色+数字”为理念,以零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绿色投资为引领,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与路径,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产融结合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共谋“碳中和”发展大计,为实现零碳中国而努力。该联盟将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平台;建立政、产、学、研、金、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国际对话平台。
本届“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是“零碳中国”行动计划的新起点,在零碳中国倡议下,零碳研究院将通过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的新平台与“零碳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力零碳产业项目,为实现“双碳目标”努力奋斗。